为何要打疫苗?

废话,当然是为了促进免疫力,更有效地对抗病毒。

2021年2月21日,周日早上约10时,随着首批瑞辉(Pfizer)疫苗搭乘飞机,安全抵达马来西亚,全民疫苗接种计划也随即踏出第一步。

首批疫苗将优先前线人员,包括医疗及非医疗人士,接着来还有国州议员们,而首相慕尤丁将成为首位接种“正式疫苗”的人士。

(截图自KKM直播)

要厘清一下,这是“名副其实”、正正式式的新冠肺炎疫苗,与早前掀起话题的“疫苗试验”完全不同。

卫生部(KKM)招募志愿者们接种疫苗,实际上是在进行一项试验,而这项试验是卫生部与中国一家医学研究所(IMCAMS)合作进行的共同研究,作为开发疫苗的一大重要阶段 。

所谓的“第三期临床试验”,是为了确定一款新药或新疫苗的疗效,针对安全性,还有副作用作出全面评价,才能决定是否能够批准上市销售。

正因此,参与试验的志愿者们,都是为了社会献身作出贡献的人士,称他们为“勇士”也不为过吧。

☟接下去阅读 ☟

(图源:卫生部 KKM)

至于为何试验过程中,常听到有注射“真▪疫苗”和“安慰剂”的分别?其实无他,简单来说,就是“控制因素”(Control Factor)嘛。如果中学时期,修读理科系的话,不管是生物、物理、还是化学试验中,总会看到这些“控制因素”,也就是“控制组”(Controlled Group)。

简易来说的话,这项疫苗试验中,在未通知相关志愿者的情况下,分开组别并各自注射“真▪疫苗”或者“安慰剂”,就可以通过观察个人状况,确定哪些副作用或反应,属于“真正身理反应”,或是“纯粹心理作用”。

讲到这里,究竟“安慰剂”是何物?简单来说,“安慰剂”(Placebo),属于用在针对“安慰剂效应”的“伪药”、“替代剂”。

人的心理嘛,就是很奇妙,潜意识中总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身理状况,而人嘛就是化学的,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,会随着这种影响而出现条件反应,不管是增加、下降,甚至是陷入混乱。

若是负面心理的话,比如说焦虑、担忧等,就会出现酸痛、敏感、压力等症状,相反地,若是正面心理的话,就会有痛楚舒缓、心情放松、感觉良好的状况。

因此,为了排除这类“安慰剂效应”,在疫苗试验加入“控制组”,是相当重要的关键。

☟接下去阅读 ☟

(图源:Pexels \ Artem Podrez)

另外,其实在“第三期临床试验”,还有个“第四期临床试验”,那就是在新药或新疫苗上市销售后,通过对大众注射疫苗,监督疗效收集数据。当然若是出现效用不理想,或出现严重副作用,这款新药或疫苗将会被召回并下架。

至于该打疫苗,还是不打疫苗?虽然说,单靠周围其他人接种疫苗,确实可以产生群体免疫(Herd Immunity)现象,只要大幅降低病毒在社群之间的感染率,即可达到保护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。

但是,个人体格、社区大小、人口多寡、境内外流动等多种因素,也会大大影响群体免疫的有效性,因此,也要顾虑漏网之鱼的可能性,切勿带有侥幸之心,以为自己不会“中头奖”啊。

(图源:Pexels \ cottonbro)

说到最重要的,到底什么是疫苗?疫苗嘛,简单一点来说,就是用细菌、病毒等原微生物的样本,通过减毒或灭活过程中,大幅弱化或无害化后,产生出来的调剂。

在注射入人体后,就会激活人体免疫系统,自然地辨识这些外来物质,攻击并消灭,然后“记住”这些“侵入者”,一旦遇上“真正”的病毒之时,免疫系统便能快速做出反应,率先消灭“侵入者”。

-bot-

留言

请输入你的评论!
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